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管理

作者:段宗民 字数:4298


  摘 要: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的分析、比较,指出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类的进步,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的重要,已经日益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了。要搞好教育,需要做许多事情,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人,靠教师,尤其是担负着国民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教师。教师的重担,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命运,也关系着每一个教育对象未来的命运。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学校对受教育者产生教育作用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管理体制。一所学校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关键在管理。这要求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维护、巩固以人为本的主导地位,,强调责任感,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是教育任务之一,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校管理能力,可以管理者的素质,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效率快速进行。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来处理好所有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持续在发展。从而增强学校的总体实力、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涉及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物资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绩效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主要精神有三点。
  1、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级。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管理的中心,校长对学校的全面工作负责。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的学校管理体制。校长通过校务会、例会的形式,直接抓各职能处室和专业系工作。建立分管校长联系专业系制度,指导专业系工作,听取专业系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2、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省级以上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的规定,保障学校发展规划、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建立健全考核及奖惩机制。学校建立党组织,加强学校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和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
  3、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建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置若干专业部,实行校、部二级管理。
  二、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改革趋势
  近年来,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就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目前,不少国家的学校管理已冲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向。国外学校管理改革中呈现出的这些特点,已成为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学校管理的进一步改革颇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1、 学校管理专业培训常规化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学校管理专业培训已实现常规化。国家相继开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培训机构,开设相应的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院、学校领导等。
  2、 学校管理的独立自主性
  目前学校管理正在逐步减少对教育行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突出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其表现是教育行政当局逐渐减少对学校的直接控制,变指令性管理为指导性管理,逐步向学校放权,使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无论从管理人员、教员的聘用到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定,还是从行政管理到对都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独立自主性。正因如此学校都对管理人员提出了专业要求,使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他们较一致的做法就是严格规定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为确保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还规定,一般行政人员和教师,未经专业培训不得直接充任学校管理人员,更不能担任学校领导。
  3、 学校管理社会化
  与过去相比,学校管理呈现出社会化趋势。一方面,学校管理加强了与社会的直接联系。一是学校管理职能在扩大,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仅以直接方式进行,而且联系的范围也极为广泛。二是学校引入市场机制,重新确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以往那种模式逐步淡化,而代之以互补合作和有偿服务。三是学校与社会联合组成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学校。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中更加重视家长的参与作用。家长参与学学校管理论文校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特征。
  4、 学校管理的跨校性和国际化
  近些年来,在区域性和世界性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于是非本国人创办学校和国际性学校随之产生,并成为一种世界性趋不仅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还在学校管理内容上国际化趋向。
  三、 加快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改革的对策
  80年代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在人事管理方面,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机构改革、减员增效等多种改革措施;在师资管理方面,实行教学工作量制、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制、职称评聘量化考核制等;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经费包干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奖金自筹制度等;在后勤管理方面,实行承包制、毕业论文独立核算制、用工制度改革、社会化改革,等等。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要用最小的消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这些改革所依据的管理理念、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消除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所形成的多种弊端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的物化管理模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中所不可回避的其他问题,包括某些本质问题如学术问题,则很难说是有益的。作为一种与企业、公司性质完全不同的学术机构,高等学校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它需要有符合其自身逻辑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1、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模式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等职业教育完全由国家包揽,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和每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立、建设、发展、调整,全部由政府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中等职业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从属”的关系。旧的高教体制和“从属型”的管理模式,使各个高等学校只能机械地执行政府主管部门的计划、指令,学校内部管理松弛,各个学校吃国家的大锅饭,学校内各部门和教职工吃学校的大锅饭,使本来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动力不足,经费短缺,效益低下。改革旧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实行“自主型”管理模式,充分挖掘潜力,用有限的资源办更多的事,使教育事业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轨道。
  同时,市场经济环境造成利益主体多元化,使中等职业学校有可能由过去投资主体单一(国家)变为今后的投资主体多元。为了争取多渠道筹措经费,高等学校也必须与各个利益主体紧密联系,主动为它们服务。三是强调竞争。学校要生存就要取得资源,要发展就要取得更多的资源,而只有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为此,学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包括按照社会和经济需要办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等一系列工作。
  2、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权力结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权力是一种处理学校内部学术事务及其相关事务的管理能力,是教育管理权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建立的,既反映了政府集体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又体现了党对各项社会事业统一领导的原则。但是,传统的学校集权管理体制不仅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不能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严重窒息了中下层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使高等学校这样一种“底部沉重”的学术组织缺乏自由、活泼的学术气氛,从而难以调动广大教职员的办学积极性,不利于以学科、专业的发展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理想的实现。
  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权力结构改革,必须大力做到以下内容:一是培植教师集体权力,健全教师参与管理机制。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培养社会专门人才的教育。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个职能的活动都是在有关的学科或专业领域中进行的。教师以其在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专门修养成为学校三大职能活动的主体,对学科、专业领域的事务应当享有无可争辨的发言权。因此,有必要在学校管理权力结构中,着力培植教师集体权力,建立健全教师参与管理的组织机制,设置各层次教师审议、决策机构,使教师集体真正参与到学校各层级管理工作中去,充分享有对学校办学的发言权。二是扩大中下层管理权力,调动广大教职员办学积极性。
  3、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创新和策略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创新是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对学校管理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它的产生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呼唤,也是对社会经济转型要求的回应。其实质是对办学资源的拓宽、提升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管理格局,以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和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管理创新的方面很多,为搞好学校管理创新,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学习”,构成创新思想基础。创新是理性的行为,为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实践证明,一些学校组织主题鲜明的“教师论坛”,生动活泼的“教师沙龙”,以及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专家论证等讨论会,由于活动参与自主、表达自由、环境宽松、地位平等,因而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增强集体活动,激发创造思维,在互动互补中提高思想认识。二是准确定位,明确创新活动方向。学校一切的创新,都是为了办好学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进行管理创新,就要研究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也要调查研究,在细分教育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办学定位,创造性地采取一些产业性的办学操作,以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不同受教育者的教育。三是开发潜能,增强创新中坚力量。开发人力资源,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能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组织开展管理创新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管理的实质是服务,领导与教师之间应是一种彼此合作的合作关系,由此产生和谐的气氛是构建宽松环境的根本条件。要创造性地运用精神和物质激励因素,开启教师的智慧,发掘教师的创造潜能,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别敦荣.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权力结构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 1998 (12).
  [2]李肇元.试论高等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J].高等教育,1998 (3).
  [3]董祥智.学校管理创新的理念与策略[J].中小学学校管理, 2003 (3). 相关文档: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论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浅析信息化时代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
浅谈色调和四步练习
浅谈初中英语五步教学法
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几种措施分析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谈县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浅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课堂”模式的可
机关档案的规范管理及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问题
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与脱毒技术
浅谈壁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新语境背景下的电视新闻
举直错诸枉